您现在的位置:环球汽车网 > > 新闻 > 正文

车企加码动力电池自研自产,谁的机遇谁的挑战

2023年12月28日 15:33:55    来源:    类型:转载    编辑:莫蓝    评论:0

2023年临近尾声,车市热度却丝毫不减。前有号称“千万元内最好SUV”的问界M9登场,后有全系标配800V高压系统的“800V时代纯电轿车之王”极氪007上市。最新消息显示,极氪007预售40天订单量已突破5万辆,可谓出道即高光。

除了明星车型,围绕动力电池,车市似乎也在掀起新一轮竞赛高潮:一个月之内,已有多家车企接连宣布自研电池的重磅消息。广汽埃安宣布,全栈自研自产的P58微晶超能电芯正式下线,旗下因湃电池智能工厂也竣工投产;蔚来创始人李斌则用一场长达14小时的直播,力荐明年上车的150度超长续航自研电池包;奇瑞汽车高管也对外放风称,明年将推出自研电池。

最为亮眼的当属极氪近期发布的首款自研电池产品——“金砖电池”。据官方介绍,这是全球首款量产800V磷酸铁锂超快充电池,也是目前国内最快实现量产的具备超快充能力的磷酸铁锂电池。金砖电池最高充电功率可达500 kW,最大充电倍率达4.5C,在10%-80%快充区间内,可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增加500公里以上。

在价格战如火如荼、降本增效蔚然成风的当下,动力电池研发动辄耗资百亿,且技术革新极快,但主流车企为何偏要亲自下场自研电池? 对于车企而言,又该如何进行合理的电池生态布局?

确保供应链安全,不给电池厂打工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最大的区别即在于以电池、电机、电控为主的三电技术。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涉及复杂的材料工艺,不仅关乎着车辆的续航和性能,而且占整车成本的比例更是高达40%,由此构成掣肘新能源汽车早期推广的成本瓶颈。

长期以来,大多数车企主要由电池厂商供应电池,由此带动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一批电池巨头的快速崛起。不过,汽车圈盛传的一句话也证明这种单向依赖的负面影响,“车企是为电池厂打工。”尤其是2022年,作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的主要原料,碳酸锂价格一度暴涨十倍至60万元/吨,陡然增加车企的成本压力。业内人士甚至惊呼,上游矿端、电池企业“赚走了全行业的钱”。

主流车企自研电池的根本动力即在于此,一方面可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安全,避免因过度依赖电池厂商而失去话语权,另一方面也能实现降本增效。于是,可以看到各大车企相继耗费巨资投入到电池研发项目,并诞生“金砖电池”、“金钟罩”、“弹匣电池2.0”、“魔方电池”等具有特殊记忆点的电池产品。

那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实现降本增效?据蔚来创始人李斌估算,若按照电池占整车成本的比重为40%、毛利率20%计算,自研自造电池即可增加8%的毛利率。实际情况可能更加乐观,例如,极氪自研的“金砖电池”生产效率提升超过40%,且较同等性能的三元锂电池,每度电就可以降低14.8%的成本。极致的电池成本控制,使得其首搭车型极氪007的售价低至20.99万元,大大低于同级竞品“智界S7”24.98万的起售价。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池级碳酸锂价格逐步回归到正常状态,关于车企是否还有必要自研电池的质疑开始出现。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电池产业的极速转型和车企对供应链稳定安全的迫切需要,全栈自研能力的战略意义,会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不断放大。

两条腿走路,加强全产业链布局

与此同时,自研电池并不意味着放弃与电池企业的合作,电池研发本身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自产、外购“两条腿走路”或将仍是大多数车企的主要发展路径。

在研发上向来不吝啬的蔚来,已经收紧“钱袋子”,不再执迷于自研一条路。今年9月,蔚来筹备与动力电池公司蜂巢能源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大圆柱电池。12月25日,长安汽车宣布与赣锋锂业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快推进(半)固态电池研发合资项目及制造产业化项目。极氪CEO安聪慧也公开表示,在电池业务上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可以实现双赢,“宁德时代是极氪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未来也会一直保持合作”。

不过,哪怕是采取同样的发展路径,结果仍可能会存在显著的区别。以自研电池为例,极氪打造800V超快充电池,是吉利浩瀚架构在开发之初就确定好的技术路径。也就是说,极氪自研电池取得的成果,离不开母公司吉利的前瞻布局和体系势能。由此观之,围绕自研和合作的发展路径,各大车企在战略布局、技术积淀等方面的差异,均会影响后续竞争结果。

与其他车企相比,吉利更加注重对动力电池全产业链的布局。通过入股合资、自研自产等方式,吉利围绕电池技术创新、电池材料、回收利用等领域与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已形成生态化布局。在主流的液态电池体系中,吉利已掌握从电芯、电池包到电池管理系统的全栈自研能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吉利现已形成退役电池再生利用核心技术,并已建成拆解破碎生产线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其中镍钴锰回收率超过99%,锂回收率超过85%,位列行业领先水平,已经成长为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新能源竞赛步入智能化下半场之际,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全产业链布局正在成为主流车企的战略重心。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做好降本增效,或许是下半场决胜的必要条件。

环球汽车网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客户端
“扫一扫”


或关注微信号:
huanqiuauto

我要
评论
收藏
文章
意见
反馈
返回
顶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