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你会想到谁?
今后,滴滴这个名字将在无人驾驶行业占据一席之地!
近期,滴滴自动驾驶宣布,2025年将在国内多个城市投放超10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并逐步扩大商业化运营规模。此前,滴滴也早就公布了其长期目标,在2027年完成10万辆无人车部署,覆盖50座城市;2030年实现100万辆规模,全面进入“无人驾驶+共享出行”的时代。
这个目标,仿佛一记惊雷,炸翻了L4级Robotaxi这一赛道。
要知道,最早布局、全球领先的Waymo,旗下无人车车队规模截至今年是1500辆,预计在2026年将车队规模扩至3500辆。
是大放厥词还是实力使然?
虽然此前,滴滴在无人驾驶领域的表现一直低调,但这可不代表滴滴是个新兵蛋子。
早在2016年,滴滴就已布局无人驾驶。2019年8月,滴滴正式宣布将无人驾驶业务升级为独立公司,由滴滴联合创始人张博兼任CEO,顺为基金原执行董事孟醒出任COO。2020年,滴滴在上海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无人驾驶服务。2024年,滴滴官宣和广汽埃安的合作,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并在2025广汽科技日展示了双方合作开发的首款前装量产L4车型和Robotaxi硬件平台。
截至目前,滴滴自动驾驶的无人车车队已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城市的示范区稳定运营多年。其中,上海嘉定、广州南沙等区域已实现全无人驾驶商业化试运营,日均完成订单超10万单,车辆在复杂城市道路下的接管率降至0.1次/千公里,技术成熟度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种种迹象表明,滴滴能定下如此远大的目标,还是有点子实力在身上的。
无人驾驶替换网约车司机,滴滴如何平衡?
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表示:“2025年是滴滴Robotaxi规模化运营的关键一年,1000辆无人出租车的落地,意味着自动驾驶技术正式从测试走向商业化,未来3-5年将是爆发期。”
根据最新规划,滴滴自动驾驶将在2025年底前投放1000辆无人车,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核心城市,并逐步向二线城市扩展。这些车辆将采用滴滴与广汽、比亚迪等车企联合研发的新一代L4级自动驾驶车型,成本较初期下降60%,具备全天候运营能力。
从千台到百万台跃进,如今的滴滴,正在无人车商业化爆发的前夜加速狂奔,并酿成一股席卷全国出行行业的风暴。
毕竟,百万台意味着滴滴近30%的运力将被无人车接管,相当于把现有全国出租车总量的1/3直接“无人化”,也意味着百万个家庭需要重新寻找生计来源。
滴滴左手握着最大“现金牛”的网约车、出租车服务,右手握着百万台无人车的“新增长极”,如何平衡好左右手互搏的悖论,成功的自己革了自己的命?期待滴滴交出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