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想给大家介绍的地方是上海的多伦路,这条街再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样子,其中浓浓的文化气息吸引了许许多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喜欢具有文化气息经典的驴友可千万不要错过。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位于虹口区东江湾路146号,路不过550米长,却蜿蜒蛇行,曲径道幽。这几年修葺翻新后,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沪上的人文风情。
多伦路文化街是上海的一条小街,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虹口足球场,背靠内环高架、轻轨明珠线,动静相间一里有余。街短而窄,路曲且幽。夹街小楼,栉比鳞次,风格各异。多伦路文化街虽在地图上难有立锥之地,但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多伦路文化街不过550米长,却蜿蜒蛇行,曲径道幽。这几年修葺翻新后,再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沪上的人文风情。多伦路的路面用石块铺成,路两边的各式洋楼涂饰一新,门面洞开,皆为雅商,字画,古董,红木器具,一路列过去,甚是风雅。最有趣的是,有一家纹枰坊,供人下围棋,一天十元,且奉茶水。
主要景点
金泉古钱币博物馆
金泉古钱币博物馆: 位于多伦路210号东侧,是广东南海商人贺守华在二十年代所建,风格同多伦路210号相似,抗战后同样被作为敌产接收[3] 。随着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的开发建设,现为金泉古钱币博物馆。金泉古钱币博物馆由中国西安金泉钱币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全馆展品共分十大部分,集八千余品种,上万枚钱币。可谓集上迄先秦、下至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精华,并附有世界上187个国家和地区的现行流通货币。馆藏珍品有青铜铸币鼻祖“保德铜贝”、“金代小额铜钞版”,比西方用纸币的历史早了400余年,明代永和年间郑和下西洋,在对外贸易中买回的五十两金锭;还有创中国古钱币拍卖天价,耗资27.5万元购回的“咸丰通宝·大清壹百”,集国号、年号、铸局、纪值一身,被钱币收藏界人士誉为“清钱之王。”
奇石馆
奇石馆(馆主陈瑞枫、周文秀夫妇):位于多伦路189号。陈周夫妇自1949年与石结缘,并开始了爱石、藏石生涯,在半个多世纪里,历经艰难,痴情不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藏石上万,共有100多个石种。其中雨花(水)石、灵壁(陨)石、江河(卵)石以及各种象形石尤为突出。
这条在地图上难觅其踪的小街,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却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诸多彪炳史册的文化名人如鲁迅、瞿秋白、郭沫若、茅盾等曾在这里聚首、呐喊、战斗。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华艺大、上海艺术剧社、公啡咖啡馆这些都是他们的战场。一个多世纪以来,多伦路及周边的几条马路,从一个侧面集中显现了了这个历史印迹和文化缩影。
藏筷馆
藏筷馆(馆主蓝翔):位于多伦路191号,是古筷收藏家蓝翔于1988年7月17日在上海创办的我国独一无二的民俗藏筷馆。10多年来,已接待了日本、美国、泰国、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大批外宾及港、澳、台同胞,全国各地慕名参观者人数更多,现藏筷馆收藏有古今中外各式筷箸980多种,总数近1600多双。蓝翔先生井撰写出版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箸文化专著——《筷子古今谈》。
藏钟馆
藏钟馆(馆主刘国鼎):位于多伦路193号,由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钟表分会理事刘国鼎先生开办。刘老先生自少年时代起即随父摆弄钟表,与钟表结下了不解之缘,专门收藏南京古钟。钟藏馆收藏了各个不同时期、不同产地的“南京钟”70多座,形成了南京钟收藏系列。
左联会址
左联会址:位于多伦路201弄2号。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召开,从此标志着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谱写了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光辉篇章。
左联纪念馆
左联纪念馆(十大文化名人展馆):位于多伦路145号。建成于二十年代,外廊与柱式及砖墙的线条,突出显示其富有代表性的美洲殖民地式建筑风格。曾作为左翼中华艺术大学校址和学生宿舍。现为左联纪念馆和十大文化名人展馆。
景云里
景云里(名人之路):位于多伦路135弄背后。建于1925年,为砖木结构石库门房屋。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
小编结语:除了这些,还有夕拾钟楼,洪德堂,海瓷堂,孔公馆等等多伦路的有名店铺,他们和路边那些栩栩如生的街头铜像向你描绘着当时文人的风采,向你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多伦路正以它独特的文博景观和典雅的文化品味成为上海的旅游热点之一。 在四川北路北端与多伦路的连接处,耸立着内径高4米、宽3.8米的牌楼,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风格的牌楼上方,上海市老领导汪道涵亲笔题写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街名,让人迎面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脚下,一条褐红色的呈几何型图案的弹阶路饱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婉蜒地把人们引向尘封许久的历史深处。